Heuristic Evaluation
啟發式評估
摘要 (Abstract)
評估人員參考一些通用的可用性原則,配合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,共用審視產品上的可用性問題。研究指出5位評估人員即可以發現約75%的可用性問題。
定義(Definition)
目的是為了找出使用介面設計中的使用性問題,因此啟發式評估能夠被當成是迭代循環設計流程過程中的一部分。由專家評估者,依據一組基本的設計原則,例如:簡單與自然的對話、使用使用者的語言、降低使用者的記憶負擔、保持一致、提供回饋、提供明確標示的出口、提供捷徑、好的錯誤訊息及避免錯誤九個設計原則,挑出不符合的設計處。經過多人有邏輯的腦力激盪,找出違背這些核心原則的使用性問題,而此時操作性能上,應已具備使一般使用者接受的一定水準。
以下是啟發式評估的優缺點
優點:1、相比於可用性測試,成本更低。因可利用團隊內部的一些設計師資源進行評估,所以成本相較低。2、效率較高。一般來說,兩到三天就可以完成,若有時較具默契,一天就可完成啟發式評估。3、能夠發現大多數可用性問題。若參與其中的評估人員經驗較豐富,很容易發現大多數的可用性問題的。 缺點:1、不能代表真實用戶,相對主觀。因是個相對主觀的評估過程。2、會發現較多的問題,而有些在用戶測試時卻不見得會出現。3、對評估人員的知識背景和經驗要求較高。經驗越豐富,知識背景越符合產品設計時,能發現的問題就越多。
步驟(Procedure)
Step1.尋找評估人員
1.3-5人左右,能夠盡量保證問題不被遺漏,且結果相對穩妥
2.評估人員可以是互動設計師,視覺設計師,使用者研究人員
3.產品或介面設計本人不能參與評估
Step2.制定評估計劃
1.選定要遵循哪個原則進行評價(尼爾森十原則,黃金法則…)
2.選定要進行評估的介面或流程(若評估的為介面或網頁,可再具體列出內容)
Step3.實施評估
1.參與評估的人員須單獨進行,不可協商討論
2.一般評估兩次,分別為流程及介面的評估
3.輸出可用性問題列表
Step4.召開評估會議,並進行總結
1.評估人員分別介紹自己發現的問題
2.透過“單獨評估—相互討論”這種方式發現其他問題
3.匯總評估人員的問題,形成產品可用性問題列表
4.針對問題相互討論,當場思考解決方案
案例(Case)
公司準備上線一個新的APP「分答」。上線前,進行啟發式評估。
Step1.尋找評估人員
公司準備上線一個新的APP「分答」。上線前,組建了排除產品或介面設計師外的6人評測組。互動設計師,視覺設計師,使用者研究人員各兩名。
Step2.制定評估計劃
評測組選定用尼爾森十原則進行本次評測。
Step3.實施評估
六位參與的評估人員單獨進行評估,在提交評估前不能協商討論。
進行了兩輪評估後,列出了可用性問題列表
Step4.召開評估會議,並進行總結
六位評估人員分別介紹自己發現的問題後,總結了以下幾點產品可用性問題列表
(1)可視性原則:系統狀態有反饋,等待時間要合適。
「分答」採用了類似微信語音條的形式,付費後,點擊播放。
但由於一般都是「較長段語音」在網絡不好的情況下,需要加載較長時間,且沒有提示,容易讓客戶誤會為網絡太差而系統失效
(2)使用者有自由控制權:操作失誤可退回。
無論是使用者戶登出,還是退出APP,「分答」都是都是一鍵即退出。缺乏錯誤避免機制,對於使用者的錯誤操作,沒有很好的規避。
(3)一致性原則:同一事物同類操作要各處保持一致。
分答沿用了類微信的「語音條」形式。點擊語音條後,卻跳進了一個二級介面,並非直接播放。可能是出於對回答者的進一步介紹,或者引導使用者進入個人頁面,對其提問。但無論哪種可能,對於用慣微信的用戶來說,點擊「語音條」=「播放內容」,這個概念可能是根深蒂固的,會造成用戶的操作不適感。
針對問題相互討論,當場思考解決方案
(1)可視性原則:系統狀態有反饋,等待時間要合適
更改為點擊後,語音條的狀態由「1元偷聽」變為「正在下載」下載完畢至「正在播放」,不至於讓使用者因等待過長,而覺得系統出錯。
(2)使用者有自由控制權:操作失誤可退回。
更改為,無論是用戶登出,還是退出APP,都會跳出窗口二次確認是否退出,即使錯誤操作,客戶仍然有再次確認的機會。
(3)一致性原則:同一事物同類操作要各處保持一致。
更改為點擊即可播放,沿用慣用性。
參考資料(Reference)
資料整理:2019 周芷慧、2021 林妤蓁
總編輯:羅歆慈
編輯與排版:李明容